沈阳市第二十二中学沈阳市第二十二中学,校址在沈阳市铁西区南八西路14号,学校的原名是沈阳市第五十二中学,成立于一九五六年九月。建校初期没有校舍,学校师生要到其他学校上课(借用四中、三十一中、工农速成中学、水泵厂小学教室四处上课)。到一九五七年二月,改名为沈阳市第二十二中学。
建校初期,经历了一番艰苦创业的过程。一九五六年九月学校已经建立,然而并无校舍,直到一九五七年新学期开始,才搬进新建的简易教学楼。
一九五八年初,实行厂校挂钩,二十二中学与沈阳农具厂挂钩,学生半日劳动,半日学习,实行勤工俭学。学校被评为辽宁省先进单位。从一九五八年夏天起,学校增设了高中部,有两届六个班高中学生毕业。一九六三年夏天,教育事业调整,高中部停办。三年困难时期,全校师生发愤图强,团结一致,努力提高教学质量,先后有二百余人入大学,同时,在全校开展了轰轰烈烈的学雷锋活动。
六十年代,经市委决定,二十二中学改为半工半读中等专业技术学校。一九六五年暑期在全市招收小学毕业生二百人,学制七年。招收初中毕业生二百人,学制四年。与沈阳低压开关厂、电机厂挂钩,开设机械加工专业。这期间,全校共有四种学制:沈阳第二十二高级中学位于,沈阳第二十二高级中学校风良好,环境优美,学校办学与教学质量稳步提升,学校升学率无论是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屡创佳绩。初中班;半工半读七年制初级班,四年制中级班和二师移交的中等体育专科班。
“文革”期间,学校遭到空前的破坏,学校停课达三年之久。一九六八年十月,学校革委会成立,进驻了军宣队和工宣队,开展了“清队”“批林”“批孔”“反击右倾翻案风”等政治运动。学校实行“开门办学”,教师接受“再教育”。正常的教学秩序受到极大冲击。
粉碎“四人帮”后,特别是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,学校各项工作出现了欣欣向荣的大好形势,进一步落实了知识分子政策,坚持德、智、体并重的教育方针,建立教学责任制,取得了显著的成绩。在开展思想政治教育、加强教学管理、开展群众性文体活动等工作中多次受到省、市、区等上级表奖,并在市、区交流经验。
建校三十年来,学校向国家输送大批合格人才,涌现出了全国著名诗人胡世宗,在信访局工作的孙玉兰,档案馆处长王林,省计委副主任赵新良,国家男篮沙果立,女篮张辉,被国务院命名为“中国民航英雄机组”的程梅等毕业生。先后有六百多名教师在校执教,涌现了省、市、区模范班主任王声溢同志的先进典型。
一九八四年六月,区委和区政府决定在我校进行领导体制改革的试点。一年多来,全校师生精神面貌发生了深刻的变化,极大的调动了广大教职工的积极性。
沈阳市第二十二中学教师学校现在拥有学生2800余人,教职员工246余人,其中高级教师63人,学科带头人市区骨干教师58人,研修生16人,目前已有4人获得硕士学位,省市区劳模、师德先进个人、班主任70余人,其中市模范教师1人,区教育专家1人,区名师1人。他们活跃在教育教学线,在“为人师表、严谨治学;爱生如子、慈善和谐;遵纪守法,精诚团结;与时俱进,爱岗敬业”的教育教学氛围下,努力为学生的成长服务。
沈阳市第二十二中学学校德育工作以养成教育为突破口,遵循“行为养成习惯,习惯形成品质,品质决定命运”的教育规律,德育的管理求小、求近、求实。学校把体验式的德育做为德育工作的突破口,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德育系列活动,丰富了学生的业余生活,让学生真实的体验了感恩、友爱、真诚、和谐。
沈阳市第二十二中学女子足球女足是学校体育工作的一个亮点,一个特色,又是学校整体工作的一个缩影。特别是近几年来,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指导下,女足事业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,连年取得优异的成绩。2002年获得了全国中学女子足球冠军;2003至2005年连续三年获得辽宁省中学生足球赛冠军;2005年进入全国运动会八强。
学校以课程改革为契机,努力探索教学改革之路。课堂教学模式通过吸取魏书生教学法和洋思教学法的精华,创立了适合于学生实际的课堂模式,教师为主导,学生为主体在这里得到了落实。学校定期举行各学科知识竞赛,举办各学科知识讲座,开展研究性学习,立足于课堂,延伸到社会。特别是令社会广泛关注的中、高考,连创佳绩。高考成绩连续三年本科率在70%以上,中考重点率连年在50%以上,位居全区前三名,为广大家长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。
如今,二十二中学正沐浴在改革的春风里,在和谐的氛围中,探索健康发展之路,为打造品牌学校,办人民满意教育而努力前行!